春节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再度便利㊣了媒体行业,特别是随着多家广电媒体陆续接入DeepSeek,行业内掀起了一阵热潮。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为媒体行业带来哪些变化,接入DeepSeek是否是蹭流量的营销动作?近日,中广互联电话连线✅✅到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就一些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郭全中提到,自2022年ChatGPT的出现之后,整个世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都得到了快速的✅迭代和发展。DeepSeek因其成本低、性价比高被称为AIGC界的“拼多多”。这之后李飞飞团队又联合华盛顿大学等AI研究实验室,推出了用50美元训练的推理模型s1,宣称复现DeepSeek R1和OpenAI o1模型能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媒体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彻底重构,而且这种变化会越来越快。对于媒体行业以及从业者来说,如果你不能借助技术迅速去颠覆和重构自己,你很快会掉!”
郭全中:主流媒体纷纷接入DeepSeek肯定是一个好的现象和好的趋势,说明主流媒体对技术发展更加敏感大型活动是什么、也更加愿意去接受新技术。
但是我们要甄别一下,主流媒体接入DeepSeek是真的将它内嵌到媒体中,还是只是个“噱头”。最怕的就是部分媒体只是接入,而没㊣有实际应用。真正让技术发挥作用,就必须强制让DeepSe㊣ek内嵌到媒体整个工作流程中去,包括新闻生产、分发、营销㊣以及内部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内容创意。
此外,还要通过组织培㊣训的方式,让所有员工能够“干中学”,熟练掌✅握DeepSeek,让DeepSeek的能力内化成为每个员工的自我能力。
郭全中:2022年11月ChatGPT的出现,引领了新一轮AI㊣的变革,我们将其称之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相比于OpenAI推出的o1 ,DeepSeek的优势✅在于:一是开源;二是它属于一个推理大模型;三是最核心的性价比,它价格✅很低,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商用。但是我们将它㊣放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变革中去看,我们说DeepSeek的出现只是一个节点。
一是与用户的关系。我们总在讲互联网思维、用户体验为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与用户有深度的交互,用户在使用它时,可通过语音、文字和图片等多种形式与模型进行交互,极大地㊣增强了用户体验。
二是更好地内容分发。今后✅可能就是生产即分发,我们不再需要APP,我们想看什么样的新闻,直接提问人工智✅能就能帮忙找出来。再比如我们中午想吃饭了,你可以直接给它提要求,包括口味、价格等,你不需要再去美团或✅者其他APP搜索了,它会直接给㊣你一个方案,直接帮你叫外卖。
三是营销角度,营销优化效率更高。据了解,2025年互联网大厂的底层技术都将以大模型为✅底座,内容生产、分发、营销都是㊣依赖于大㊣㊣模型,这将对传媒业有着彻底的、颠覆性的变化。
郭全中:潜在的风险㊣就是AI幻觉问题。媒体做新闻一定要保证它的真实性、要去现㊣场㊣采访,做到三审三校,这是至关重要的。新闻内容要合乎逻辑,不能违背常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A㊣I幻觉问题非常厉害,在给你制作内容的㊣时候,它会编辑出很多东西,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媒体应用时要特别注意。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媒体不去学习、不去用它,你不✅掌握它,今后就可㊣能被时代抛弃、被技术反噬。
中广互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近期,多家广电媒体亮出改革方案,争做系统性变革的“实践者”。对此,您怎么看?
郭全中:从目前看,广电媒体㊣㊣亮出改革㊣方案,说明大㊣家都有积极性、主动性,广电的日子比报业的日子还难过,意识到了危险是好事。
但是坦率说,从实践层面讲,目前的一些系统性变革方案其实不彻底、不全面,还没有认✅清当前以及㊣未来可以做什么。一些媒体的系统性变革还停留在做新闻,没有从灵魂深处闹革命。虽然是响应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号召,做了一些动作,但是有的媒体也是为做而做,居多,没有按照当下的✅发㊣展规律真正的去攻坚克难、去彻底重㊣构。
郭全中:首先,媒体要清楚系统性变革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决定方向,媒体融合虽然已经历经10多年之久,但是绝大多数主流✅媒体还在幻想着用传统媒体去融合互联网媒体,没有把互联网媒体设定为转型目标,更不用说把智能媒体作为转型目标。
其次,媒体自㊣身要确认是否能办成纯粹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主流媒体意识形态属性强,采用的国有体制机制,但是这种体制机制与纯粹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本质上是不兼容的,这注定主流媒体基本上不可能培育出纯粹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从目前来看,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可能芒果TV算一个。
总体来说,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第一在于观念问题,媒体需要认清改革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认清自己的能力、自己有哪些局限。国有媒体毕竟有一些体制性优势,主流媒体需要拿这些体制性优势去获取一些稀缺资源。
第二就是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怎么样去寻找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做纯粹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已经不可能了,最佳时间也过去了。关键就是要认清自己能干什么,干不了的就认命,干得了的㊣就好好干。
郭全中:第一,不管是芒果TV还是南方㊣+,都是集团化、一体化的变革。第二,它的流程进行了彻底性的变化,实现了流程再造。第三,它真㊣正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去推进彻底性变革,例如芒果TV上有很多独家版权资源。
我们所讲的一体化变革就是系统性的,需要整个媒体集团运用融合思路去对接㊣外部资源,这才是“大融合”的思路。目前㊣绝大多数媒体还停留在修修补补阶段,成立新闻中心那只是局部改变,核心还是要整个集团进行彻底的全面重构。
中广互联:我注意到,近年✅来一些融媒体中心在微短剧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此您怎么样看?在您看来,微短剧行业前景如何?
郭全中:微短剧的市场前景肯定是很㊣好的,在当下这个短视频的时代,微短剧市场培育了大量的忠实用户,尤其随着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微短剧市场更是重中㊣之重。此前《2024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统计,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同比增长34.90%,已超越电影票房。预计2025年将㊣超过680亿元,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因此可见微短剧的市场前景广阔,且是一个有着巨大成长空间的产业。
一些融媒体中心在微短剧方面进行创投还是非常值得鼓励和赞赏的,但是想要发展好还是有难度的。目前看融媒体中心做的微短剧实际上和政策、宣传相关的比较多,都是为了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或者是为了宣传当地政府文旅而做的,盈利也是通过植入广告买单。
微短剧里面也不是处处有黄金,真正市场化的微短剧实际的投资风险还是很大的,给到平台的投流成本就占到了消耗收入80%甚至更高,融媒体中心还是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在一部微短剧制作成本50万元、甚至上百万,如果体制机制不变的话,融媒体中心投入微短剧✅大规模发展难度还是蛮大的。
郭全中:从国家的政策上来讲,第一个就是系统性变革。媒体行业会进一步推进系统变革和评价体系的变化。此前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就曾重点提到,评价体系既是度量衡,更是指挥棒,从204年8月份开始,中宣部就对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全媒体生产传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探索构建导向正确、标准科学、数据真实、评价✅客观的评价体㊣系。我认为,2025年,评价体系将在已经开始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借鉴互联网的评价✅体系,基于互联网的日活用户和用户使用时长等指标做评价。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是主流媒体的日子会更加艰难。我们都知道主流媒体的一些收㊣入主要靠国✅家的财㊣政补贴或者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的,现在财政越来越紧缩,给予主流媒体订单少的同时应收账款变高。2025年一些媒体甚至会出现现金流断裂的问题,发不出员工㊣的基础工✅资。
第三个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加速创新,如何将将技术内嵌于机制与流程是媒体后续艰巨的任务。
第二是体制机制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一般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种体制机制是不适合激活内部活力的,建议做成公益二类单位或者像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一样实施“一类保障,争取二类管理”的创新㊣机制,让媒体的体制机制更加市场化。在给予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的情况下,让媒体体制机制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