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联主办,广州市各文艺家协会□□、各区文联联合协办的“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陈列展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开幕。
该展以“民族复兴”为主题,通过千余件珍贵展品,全景式呈现了自1840年至今广㊣州文艺的发展历程,致敬一代代文艺✅工作者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创作的初心㊣与使命。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新山,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垂林,省作协主席谢有顺,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一级巡视员程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艺术家代表300多人出席。
“春天,花城的㊣木棉欲燃,从白云山㊣麓到珠江之畔/有那么一片刻,你察觉到广州之春正从这里苏醒……”长诗《复兴路上,广州文艺壮丽多姿》为展览拉开序幕。
随后,广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李嘉宜带来的粤剧表演《文艺之美·双绣缘》创新融合传统唱腔与现代编曲。水袖翩跹与电子音律碰撞,演绎出✅文艺传承的张力,引得现㊣场观众掌声雷动。
开幕式上,长6.5米□□□□、宽3.33米的巨幅中国画《文艺百花盛放时》亮相。该画作由广州市美协13位老中青画家合作而成,画中木棉如✅火□□□、繁花似锦,广东省鸟“白鹇”凌空盘旋,广州市鸟“画眉”枝头跳跃,寓意广州文艺蓬勃发展。
展览以时间为轴线,以事件□□□、人物和作品为顺序,分为序篇“上云梯·心向光明(1840—1921)”□□、第一篇章“旱天雷·赤胆忠心(1921—1949)”□□、第二篇章“得胜令·红棉璀璨(1949—1978)”□□、第三篇章“风云会·南国春早(1978—2012)”□□□、第四篇章“步步高·出新出彩(2012以来)”。
步入展厅,观众可看到近代以来的文艺精品□□、历史文献□□□□、报纸期刊□□、名人信札□□□、音像实物等千余㊣件珍贵藏㊣品,以纪实性□□□□、史料性□□□□、艺术性真实反映了岭南文化㊣中心地广州的文㊣艺发展历程。
展品涵盖文学品牌形象设计□□、电影□□□□、电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多个✅文艺门类。其中,广州市文联及广州人民艺术中心珍藏的200余件核心藏品首次集中亮相,展现了广州文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展览现场,青年演员李泽楷表演了音乐剧《青年孙中山》选段,青年演员戴超指挥现场观众共同唱响《国际歌》,带领观众重回风起云涌的觉醒年代。
在各个历史时期,广州文艺卓然引领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广州最早“开眼看㊣世界”,最早引进油画□□、西洋铸造铜像与浮雕技术□□、西洋音乐□□、摄影术等,诞生了中国㊣照相机之父□□□、中国电影之父□□□□、中国纪录✅片之父等数十位文艺脊梁;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涌现了中国第一部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文学著作□□□、第一本武侠小说□□□、第一支轻音乐乐队□□、第一家现代影音公司等数十个第一。
程表示:“展览不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与当下的对话。”策展团队在展陈中融入多媒体互动□□□□、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
展览配套书籍《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即将推出,该书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是广州市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同步还将开展每周一场的专题导赏活动,由广州市各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带领观众理解展览主题□□□、展品✅内涵及广州文艺发展的历史脉络。
程介绍,展览将“常展常新”,未来计划通过✅展品轮换□□□、数字展览开发等方式保持活力,并依托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开展文艺沙龙□□□、读书会□□□、赏鉴会□□□、跨界创作等活动,开发相关主题音乐□□□□、沉浸式戏剧等,拓展文艺边界,让观众在观展的同时获得更深刻的艺术体验。
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一直以来,广州不仅是政治□□、经济变革的前沿,也是文艺创新的沃土,展览同步展现了广州文艺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从湾区电影人谱写中国电影的传奇到冬奥会“冰墩墩”手稿,从《广州文艺》应声落地到红色经典新编话剧《三家巷》,广州始终以包容姿态引领风气之先。
广州市文联表示,未来将深化科技与文艺融合,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打造“追光南国——广州影视高光时刻”电影✅主题艺术馆等品牌项目,并加强国际交流,推动广州文艺走向世界,以文化软实力助力民族复兴。
展览开幕首日,数百名观众涌入展厅,或在“东方宾馆音乐茶座”展区驻足流连,或在广州经典动漫展区拍照打卡。